1950年,当时在中央新闻总署新闻摄影局工作的摄影记者钱嗣杰,随同两位老记者前往北京饭店,采访捷克国庆招待会活动。正是在那里专业股票配资公司排名,当时初出茅庐的钱嗣杰第一次见到了国家领导人毛主席。他也许没有想到,十几年后,自己会成为这位一代伟人的专职摄影师,陪同毛主席经历那么多难忘的时刻……
本想当空军 却阴差阳错干了摄影
1928年1月,钱嗣杰出生于东北黑龙江。1946年,18岁的他加入了解放军。可他没有想到,从小就有着一个空军梦的自己,却在部队里干起了摄影工作。原本设想的持枪上阵杀敌,变成了拿着摄影器材去拍照,这个落差还是挺大的。但既来之则安之,他决定好好钻研摄影这一行,在特殊的岗位上为革命事业出一份力。
当时军队里的条件还比较艰苦,摄影器材很匮乏,因此只有在重大战役时,钱嗣杰才有机会一展身手。时间长了战士们都开玩笑:只要钱嗣杰一来,就说明要打大仗了。
后来钱嗣杰回忆起当时的情况,说自己在战场工作时都在想器材不够好,胶卷也太少,难以拍出好的效果。至于是否害怕,当时根本想不了那么多。
在那几年的解放战争中,钱嗣杰就这样跟随着部队,亲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,用自己的摄影器材拍下了一幅幅珍贵的战争画面。
朝鲜战争中死里逃生 拍摄美军将领照片轰动世界
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,已经有了丰富摄影经验的钱嗣杰,迎来了一次重大任务:他作为中方记者代表团里唯一一位摄影记者,随同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朝鲜,参加抗美援朝行动。
在朝鲜的时候,为了工作的需要,钱嗣杰经常要开车在平壤与开城之间来回往返。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,他在路上经常遇到联合国军飞机的狂轰滥炸。
有一天,钱嗣杰带着拍摄好的许多照片,从平壤前往开城。一架敌机又出现在了天空上,对着钱嗣杰驾驶的汽车就是一阵轰炸。看到没有击中目标后,飞机朝着汽车的方向俯冲了下来,开始进行近距离扫射。
如此危急的情况下,钱嗣杰依然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冷静。他抓紧方向盘,控制车辆灵活地躲开一次次攻击。
突然,前方出现了一个大坑,车上的同事们都大惊失色。只见钱嗣杰临危不乱,用力狠踩油门,汽车便同拍电影一样凌空飞了过去。终于,敌方飞机不再纠缠离开了,车上的所有人松了一口气。惊魂未定的同事们还惊讶地问钱嗣杰,刚才那飞车特技是怎么做到的。后来钱嗣杰回忆道,这是他距离死亡最近的一次。
随着战争的进行,中国人民志愿军陆续俘虏了很多美军人员。当时国际上有传言,中方已经将一些高级别俘虏进行了处决。为了澄清这一事实,钱嗣杰在战俘营拍摄了美军第二十四师师长威廉·迪安少将的生活照,并把照片交给了美国记者。
这张照片在美国军方报纸《星条旗报》上出现后,引起国际社会的轰动,之前的相关传言也就不攻自破了。
后来战争双方在板门店举行停战谈判时,钱嗣杰出任谈判代表团新闻处摄影组组长,用摄影记录下了这一历史上珍贵的瞬间。
工作出色经历丰富 成为毛主席专职摄影师
今年前7个月的贸易顺差总额达到267亿美元,为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。
从朝鲜战场回来后,在新华社工作的钱嗣杰又参加了很多重大会议和事件的报道工作。1955年首届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。钱嗣杰先期抵达后,搭载着中国代表团成员和随行记者的飞机“克什米尔公主号”意外失事,让钱嗣杰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中。
但面对即将如期召开的会议,钱嗣杰不得不继续投入到工作中。他决定化悲痛为力量,用出色的工作表现来告慰不幸遇难的战友。那段时间里,由于人手不够,他几天几夜都没有合眼,一个人当成几个人在用。
由于运送摄影器材的飞机爆炸,钱嗣杰不得不从当地现买闪光灯泡应急。当时的灯泡还不能连续使用,用完一次就需要进行更换。
而就在拍摄周恩来总理和印尼总统苏加诺的合影时,灯泡突然不亮了。钱嗣杰先后连换三个,还是亮不起来。他心急如焚,不禁汗如雨下。
周总理发觉情况后,耐心安抚钱嗣杰,并颇为专业地告诉他可以用慢速来照。终于,冷静下来的钱嗣杰还是拍好了这张照片。
后来,钱嗣杰还前往非洲工作了六年,成为第一位踏上非洲大陆的新中国摄影记者。当时的非洲形势复杂,战乱不断。钱嗣杰周旋于外来殖民者与当地各部落和武装派系之间,历经各种风云变幻,用相机记录了非洲众多国家的风土人情。
1964年,周恩来总理对非洲十几个国家进行访问,钱嗣杰随行进行摄影工作。这期间,他的专业素养赢得了周围人员的一致好评。
7月的一天,身在刚果的钱嗣杰突然接到新华社总社的电报,让他立刻回国。不明就里的钱嗣杰立即搭乘航班返回中国,一下飞机便直奔新华社社长吴冷西的办公室。
吴冷西看到钱嗣杰后,开门见山地告诉他,要把他调往中南海,去当毛主席的专职摄影记者。
钱嗣杰一听,先是不敢相信,然后既兴奋又有些紧张。工作了这么多年,他从没有想到自己会去到毛主席身边,为他老人家工作。
他回想起1950年初见毛主席的经历。那次活动中,毛主席神采奕奕的样子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,甚至一时忘了自己的工作任务。而现在十多年过去了,他竟然有机会跟在老人家身边,记录毛主席的日常生活,真是命运送给自己的礼物。
后来钱嗣杰才知道,组织上在对他进行考虑时,已经派人对他和他的家庭背景进行了详尽的调查。在钱嗣杰的家乡黑龙江,很多乡亲还以为他是犯了什么事。
终于到了见毛主席的日子了。这一天,钱嗣杰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,跟在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的身后,前往中南海丰泽园的菊香书屋。当毛主席真的出现在他眼前时,钱嗣杰感到自己的汗水已经弄湿了衣服。
毛主席则保持着自己一贯的淡定从容,他要钱嗣杰坐下,询问了他的基本情况。当知道钱嗣杰的名字后,一向风趣幽默的老人家打趣道:“好嘛,你姓钱,那你有钱嘛,我可是无产阶级哟!”
钱嗣杰听了这话,顿时放松了紧张的心情。之后,毛主席又问了他之前的工作经历。钱嗣杰一五一十回答后,毛主席十分满意。这次持续半个小时的交谈,就这么愉快地结束了。
第二天,钱嗣杰便正式搬进了中南海,开始了他身为毛主席专职摄影师的生涯。
毛主席从不干涉钱嗣杰拍照 也没向他要过照片
在当时那个年代,我国电视技术尚不发达,摄影便成为了记录国家领导人日常活动的主要手段。钱嗣杰就这样跟在毛主席身边参加各种活动,需要的时候就拿起照相机,按动快门记录下当时的场景。
为了确保工作时不出意外,钱嗣杰会随身携带两部照相机,一台莱卡和一台禄莱。两个相机都是德国制造,性能非常出色。每次工作之前,钱嗣杰都会仔细检查相机的状况。
但有一次,还是发生了一件小插曲。毛主席在出席一次活动时,现场突然出现“啪”的一声。毛主席对此面不改色,却急坏了现场的警卫人员。大家进行了一番搜寻后,什么都没有发现,活动便继续进行。
原来,是钱嗣杰在拍照的时候,器材的闪光灯泡突然爆炸了。由于现场记者很多,谁也没有注意到地上的玻璃碎片。等到活动结束后,钱嗣杰找到警卫告知了事情的原委,请他们清扫一下。
在现在这个拍照盛行的时代,很多人面对镜头都会十分小心,尽量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出来。可在当时,毛主席对于钱嗣杰的拍照并没有什么规定。钱嗣杰什么时候拍,老人家从不干涉,也从没有向他要来照片看看拍得好不好。毛主席不拘小节的生活作风,在这件事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。
据钱嗣杰后来回忆,当时国家领导人们接见外宾时,基本都没有摆拍,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发生的。毛主席接见外宾,也往往没有时间表,只要双方时间方便,就可以进行接见。
跟随毛主席出行多地 从井冈山到长江
很多人都知道,毛主席建国后喜欢乘坐专列去各地考察。他之所以更喜欢乘坐专列出行,是因为火车可以随时停下。每当主席发现经过的地方有什么问题时,便会让列车停下,亲自下车了解这里的情况。
1965年5月,毛主席乘坐专列,一路从湖北来到湖南,决定沿着1927年秋收起义时的路线,重新回到革命圣地井冈山,重温几十年前在那里的峥嵘岁月。
来到湖南茶陵后,毛主席一行乘坐汽车,进入湖南与江西交界处的界化垅。这个地方十分特殊,一半属于湖南的茶陵,另一半属于江西的莲花。
而莲花,正是当年井冈山根据地的六个县之一。毛主席在这里触景生情,回忆道:“秋收起义的时候,部队就是在这里的村子里住了一个晚上,第二天翻过一座山,又进入了永新。”虽然过了这么多年,但说起当年的情况,老人家依然记忆犹新。
汽车继续行进着,不久到达了黄洋界。在这里,汽车停了下来,毛主席打开车门,招呼随行人员一起向山顶走去。
很快,众人发现这里有一座木质纪念碑,上面有着朱德题写的“黄洋界纪念碑”字样。而碑体的另一面,赫然印着毛主席的著名诗篇《西江月·井冈山》:
“山下旌旗在望,山头鼓角相闻。敌军围困万千重,我自岿然不动。早已森严壁垒,更加众志成城。黄洋界上炮声隆,报道敌人宵遁。”
这首写于那段革命岁月的诗作,燃起了毛主席的思绪:“这是1928年9月初的时候,在这里刚打退了敌人的进攻。当时井冈山的兵力很少,十分危险。”钱嗣杰和在场众人一样,在毛主席的言语中感受到革命事业的艰辛不易。
很快,一行人又再次踏上了旅程。车队继续行驶,终于在傍晚时分,到达了位于井冈山山顶的小镇——茨坪。这里也是毛主席此行下榻的地方,他住进了这里的一座宾馆。
进入房间后,毛主席在一张沙发上坐了下来。他看看这周围的一切,深有感触地说:“现在和当年真是不一样了。那时候我们上山,只能用两条腿拼命走,1000多里路足足走了半个月。现在坐汽车,不用两天就上来了,还是机械化好啊……”
钱嗣杰后来回忆道,在茨坪的那段日子里,毛主席每天早上吃完饭,就会去周围的山林里散步。虽然年事已高,但老人家在这里仿佛恢复了青春的活力,走路走得飞快。也许,毛主席内心也在追忆那过去的岁月吧……
没过几天,毛主席就在这里又写下一首诗词——《水调歌头·重上井冈山》:
“久有凌云志,重上井冈山。千里来寻故地,旧貌变新颜。到处莺歌燕舞,更有潺潺流水,高路入云端。过了黄洋界,险处不须看。风雷动,旌旗奋,是人寰。三十八年过去,弹指一挥间。可上九天揽月,可下五洋捉鳖,谈笑凯歌还。世上无难事,只要肯登攀。”
这首故地重游写的词,既表达了老人家对井冈山这一特殊地点的怀念,也歌颂了不畏任何艰难险阻的革命精神,体现出一代伟人的领袖气概与广阔胸怀。
5月29日,是毛主席计划离开井冈山的日子。这一天,老人家临时想见见当年在这里相识的革命故友。
这天下午,井冈山广播站开始播送一条通知,宣布下午4点要在茨坪宾馆门前召开大会,让全山的革命同志准时参加。
等时间快到了,已经在宾馆门口做好准备的钱嗣杰,看到几十个已经上了年纪的当年赤卫队和暴动队的队员,陆续来到了这里。看到大家都来了,井冈山管理局的党委书记激动地告诉大家,是毛主席来了,他要来接见大家!
众人一听,顿时露出兴奋的神情,纷纷翘首以盼。不久后,毛主席现身了。当老人家从宾馆大门走出,真的出现在自己面前时,大家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。
毛主席露出亲切的笑容,同一位位当年的革命战友紧紧握手。很多人想到当年的革命岁月,都流出了热泪。
很快,得知消息的当地群众也纷纷涌了过来。看到真的是毛主席,人们先是不敢相信,随后很快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。毛主席举起右手,微笑着和大家打招呼。人们的兴致越来越高,“毛主席万岁”的呼喊声此起彼伏。
在离开井冈山的路上,毛主席依然心绪难平。这次重回井冈山,是他经过认真考虑的。虽然新中国已经建立,但过去的革命征程依然铭记在老人家心中。
1966年7月16日,武汉市举行第十一届横渡长江比赛。毛主席在众人陪同下,乘坐一艘快艇,在江水中对参加比赛的健儿们进行检阅。
大家看到毛主席后,爆发出一片欢腾。也就是在这一天,73岁的毛主席最后一次在长江里游泳。不久后《人民日报》刊发了专门报道和照片,并配上社论《跟着毛主席在大风大浪中前进》。
而配发的照片《毛主席畅游长江》,正是出自钱嗣杰之手。
当毛主席站在快艇甲板上向大家挥手致意时,钱嗣杰正在一条木船上,不断进行着拍摄。随着快艇来到武昌大堤口附近,老人家从扶梯走进水里,很快惬意地畅游起来。
此时的长江,水势还比较湍急,但毛主席丝毫不受影响。他不停变换着姿势,在长江里肆意挥洒。老人家一边游泳,一边和身边的陪同人员聊着天。
直到游了一个多小时后,毛主席才在他人的劝说下上船休息。此时老人家依然精神矍铄,神采奕奕。
而在这期间,钱嗣杰也拍摄了主席大量畅游长江的照片。新华社社长吴冷西知道后,让他尽快将底片送回北京。于是,那张后来家喻户晓的毛主席畅游长江照,就这么面世了。毛主席本人看到照片后,也感到十分满意。
钱嗣杰在毛主席身边一共工作了六年多,直到1971年他改任新华社驻联合国记者专业股票配资公司排名,这段时光才告终结。后来的日子里,他依然恪尽职守,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交给他的任务。
毛主席钱嗣杰老人家吴冷西井冈山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