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要评选明末最幸运的人,毫无疑问股票配资是去股票公司,李自成当之无愧。
在崇祯十一年(1638年),李自成遭遇洪承畴和孙传庭的联手重创,带领着仅有的十八骑逃入陕西商洛山区。他曾是大军的统帅,但此时却变成了游击队的首领,经历了极大的落差和绝望。然而,命运似乎总是站在李自成的一边。
同年九月,多尔衮带领八旗军进入塞外,明朝不得不调动追剿义军的队伍,支援京城。这一调动让明朝的防线空虚,给了起义军一个大好机会,李自成趁机迅速崛起。
崇祯十三年,河南遭遇大旱,李自成趁势从商洛山杀出,在中原地区以“均田免赋”作为旗号,短短时间内就吸引了数十万人加入其队伍。
此时的中原局势混乱,崇祯寄希望于孙传庭,然而情况远比他想象的复杂。李自成的军队逐步正规化,已经不再是早期的流寇,反观明朝的官军,经过多年的战争,战斗力大不如前,孙传庭带领的部队也无力抵挡李自成的进攻。
崇祯十六年十月,李自成击败了孙传庭,取得了决定性胜利。这一时刻,崇祯才意识到,内忧比外患更加致命,但一切已经太晚。第二年正月初一,李自成在西安建立了大顺政权,并开始北上进军。此时的明朝已经无法遏制李自成的崛起。
展开剩余72%三月十九日,大顺军攻入北京,崇祯经过十七年的两线作战终于在煤山自尽。明朝宣告灭亡。
常说“死里逃生必有后福”,这句话正适用于李自成。然而,他的好运并没有持续太久。
尽管大顺政权有着开国的气象,但却没有天命去实现朝代更替。明末的社会矛盾复杂,百姓与统治者的矛盾越来越难以调和,尤其是在崇祯在位的最后几年。
崇祯十五年,辽东的精锐明军几乎全军覆没,剩下的只有吴三桂的两万余人。此时,八旗兵的战力无与伦比,清朝和各路义军必须联合形成“抗清大联盟”。然而,在这个关键时刻,南明和李自成都做出了错误的选择。
崇祯去世后,南京的马士英等人拥立福王朱由崧继位,并提出了联清灭顺的荒谬政策。李自成也没有采取有效的策略,他没有第一时间调整自己的方针,也没有广泛联合前朝官员和北方士绅。
李自成当时听取了智囊的建议,派遣节度使、防御使等前往河南、山东、河北和山西等地,试图建立秩序并让大顺政权像大明一样运作。然而,李自成的这些措施并不深入,很多地方官员被排除在外,甚至有一些政策没有得到有效执行。
尽管李自成在民间享有一定的支持,他在对待士绅、官员的态度上并未做到最大程度的团结。这也使得大顺政权的基础非常脆弱。
一些历史学者曾认为大顺政权的失败源自李自成腐化堕落,但更深层的原因实际上在于他未能彻底背离群众,与明朝的统治阶级达成妥协,导致中原各阶层未能形成统一的抗清力量。
在前朝的支持下,李自成本应依靠自己的力量抗击清朝,但显然他没有这个能力。松锦会战后,清军的兵力约为15万,其中精锐力量是压倒性的。而李自成的军队虽然人数众多,却缺乏训练有素的精兵。
李自成的军队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:一是从商洛山带出来的老兵,他们的忠诚度高,军事素质也较为出色;二是从各地征召的农民兵,这些兵员虽然数量庞大,但战斗力和忠诚度不稳定;三是李自成在进攻北京途中招降的明军。
当时的明军,尤其是边防军的战斗力不可小觑,但一旦缺乏军饷,他们很容易发生叛变。李自成虽然拥有几十万大军,但精兵并不多。
吴三桂在山海关一役中拒绝投降,这一事件也给李自成带来了压力。李自成虽然亲自率军攻打山海关,但在清军的反击下,他不得不撤退。
李自成虽然回到了北京,但当他得知顺军士兵在城内掠夺民财时,局势变得更加棘手。经过一番权衡,李自成最终决定撤出北京。
根据史料记载,李自成在撤离之前下令烧毁了部分宫殿。是否属实尚有争议,但这标志着李自成的大顺政权正式走向衰败。
李自成最后抵达西安,准备防守。然而,清军并没有给他喘息的机会,迅速发起了反攻。李自成虽然继续反击,但逐渐陷入被动局面。
最终,李自成在湖北通山遭遇民团武装的袭击,死于非命。这一悲剧也标志着李自成的最后一次失败,结束了他一度雄图的命运。
李自成的死并没有让大顺政权完全消失,余部在湖南和湖北一带继续抵抗,最终合并成了“夔东十三家”股票配资是去股票公司,但大顺政权已经无法恢复其当年的辉煌。
发布于:山西省上一篇:安全的网上配资 春晚首次三车同台!深蓝汽车上春晚为何这么大排面?
下一篇:没有了